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 护理
专业代码 620201
二、入学要求
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
三、修业年限
学历与学制 三年 专科
四、职业面向
主要面向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管理、卫生保健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工作。
(一)主要职业岗位描述
1.临床护理
工作职责:对病人进行正确护理评估及诊断,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并进行有效的评价。
工作任务:
(1)按照护理程序完成临床各情境下的护理工作任务。
(2)根据医嘱执行各项治疗措施及护理常规。
(3)观察病人对治疗及护理的反应。
(4)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过程。
(5)做好各项护理活动及护理文书的记录。
(6)进行病房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7)进行有效沟通及健康教育。
(8)帮助病人有效的应对应激,获得心理平衡。
(9)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
(10)协调医疗小组成员的活动,满足病人的需要。
2. 社区护理
工作职责:为社区病人及人群提供各项护理照顾及预防保健等社区卫生服务。
工作任务:
(1)开展社区护理工作,提供各项护理照顾(包括病人的评估、执行给药医嘱、换药、插管、静脉注射、记录等)。
(2)开展家庭护理及家庭临终关怀等服务。
(3)承担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工作,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各种物品管理及请领工作;
(4)开展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如健康教育讲座、入户宣教,指导社区居民科学健身。
(5)参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社区诊断、康复、精神卫生、慢病防治、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居民生殖保健服务等项工作。
(6)完成社区护理科研工作,并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科研工作。
(7)运用护理程序开展社区护理工作,并书写相关社区护理文书。
(二)职业证书
本专业毕业生可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见表1。
表1 毕业生可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
序号 |
职业资格证书名称 |
颁证单位 |
等级 |
1 |
护士资格证 |
省级(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 |
初级或以上 |
2 |
健康管理师 |
3 |
公共营养师 |
4 |
心理咨询师 |
五、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医疗卫生工作方针,热爱护理专业,具有护理专业价值观、工作责任感、使命感、爱伤观念和严谨求实的素质;掌握护理职业岗位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具备发现和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患者的健康问题并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及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评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多元化护理发展要求;能够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卫生保健等护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能力要求
(1)具有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安全、正确执行医嘱的能力。
(3)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能力及对急、危重病人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
(4)具有对常用药物疗效和反应的观察监护能力。
(5)具有临床护理决策及评判性思维能力。
(6)具有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的能力。
(7)在医院和社区护理实践中具有初步的护理管理能力。
(8)具有能帮助病人有效的应对应激,获得心理平衡的能力。
(9)具有能开展护理科研并交流研究成果的能力。
(10)具有重视工作过程、正确自我评价工作质量的能力。
(11)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及获得信息的能力。
(12)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较好的英语会话、专业英语阅读能力。
(13)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2.知识要求
(1)掌握基础医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掌握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急危重症的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3)掌握病人的出入院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管道护理以及药物应用的知识及技能。
(4)掌握一门外语基础知识及计算机应用知识。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技能。
(6)熟悉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急危重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要点以及保健教育。
(7)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
(8)了解文化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9)了解社区卫生保健、卫生宣教的相关知识及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和法规知识。
(10)了解目前临床护理的新进展和新技术以及当下社会医疗服务的需求信息。
(11)了解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
3.基本素质
(1)具备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严谨慎独的科学工作态度。
(2)具备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动机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具备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护理职业道德理念。
(4)具备爱伤观念及对病人充分的尊重、关爱。
(5)具备正确认识社会、判别是非的基本素质。
4.职业核心能力
(1)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及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及对危、急、重症病人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能力。
(2)能与护理对象进行有效沟通及健康教育的能力。
(3)能与医生及其他医务工作者之间团结协作。
(4)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批评的能力。
(5)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护理文件书写、医嘱处理、文献查阅的能力;能通过文献资料、网络资源等途径获取护理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能灵活运用于实践操作与工作中。
(6)临床护理决策及评判性思维能力。
(7)进行病房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课程设置架构及说明
本专业课程设置是在对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护理相关岗位工作任务和国家对专科层次的高等教育的现行要求,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改革,除国家规定的思政课程、军事课程以及体育课程以外,将其他课程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发展的岗位工作内容,对相关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进行梳理,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和综合技能课程5部分,每部分均有其明确的目标任务,并有若干课程组成。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围绕专业课程的要求而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拓展课程和综合技能课程为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素质保障。因此,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以体现完成护理岗位工作任务的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应用为核心,同时也有辐射相近岗位和发展岗位群的工作内容要求。专业课程中尤其突出与岗位工作任务匹配的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并把它们作为专业课程的中心内容。
课程的基本架构是以护理及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对高技能人才要求作为课程体系架构的核心,并以此为核心组织基础和素质等课程,形成课程体系架构图,见图1。



图1 课程体系架构图
(二)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体系结构明细,见表2。
表2 专业课程体系表
公共基础课程 |
军事训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体育、就业指导 |
专业基础课程 |
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机能实验学、药物应用护理 |
专业课程 |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学导论、护理基础技术、预防医学、护理评估技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急救护理技术、五官科护理 |
拓展课程 |
医学词汇学、社区护理(含老年护理、康复护理技术)、精神科护理、中医外治护理技术、职业素养训导 |
综合技能课程 |
综合实训、毕业考试、顶岗实习 |
(三)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主线,设立了基础实验平台(基础技能训练)、专业单项护理技能训练平台、综合实训(单项及综合技能实训内容及要求见表3)及顶岗实习平台,加强了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例(超过50%),满足职业技能需要。具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见图2。

图2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基础护理实训平台应具备:基础医学技能、基础微生物技能及基础药理学技能。
专业单项技能训练平台应具备:熟练掌握临床护理基本技能50项操作;熟练掌握内、外、妇、儿科的专项技能操作。
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平台应具备:护理综合实践技能、顶岗实习。
表3 单项及综合技能实训内容及要求
实训项目 |
实训内容 |
实训要求 |
专业基础技能实训 |
患者的清洁、舒适的护理技术 |
熟练掌握铺床法、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病人搬运法、各种卧位安置法、变换卧位法、保护具的应用、口腔护理等技术 |
防止院内感染的护理技术 |
熟练掌握戴帽子、口罩、洗手、穿脱隔离衣、无菌技术等技术 |
患者生命体征的测量技术 |
熟练掌握生命体征测量、体温单的绘制等技术 |
患者用冷用热护理技术 |
熟练掌握冷热疗法技术 |
急危重症患者护理技术 |
熟练掌握氧气吸入疗法、吸痰法、洗胃法等技术 |
患者饮食与排泄护理技术 |
熟练掌握鼻饲法、导尿法、 灌肠法等技术 |
各种注射护理技术 |
熟练掌握药物抽吸法、试敏液的配制、皮内注射法、皮下注射法、肌肉注射法、静脉输液法、静脉注射法等技术 |
输血护理技术 |
熟练掌握静脉输血技术 |
标本采集护理技术 |
熟练掌握动、静脉血标本采集技术 |
尸体护理技术 |
熟练掌握尸体护理技术 |
护理记录技术 |
熟练掌握护理病历书写技术 |
专业技能实训 |
内科护理技术 |
熟练掌握内科各系统的专项技能 |
外科护理技术 |
熟练掌握外科各系统的专项技能 |
妇产科护理技术 |
熟练掌握妇产科各系统的专项技能 |
儿科护理技术 |
熟练掌握儿科各系统的专项技能 |
社区、老年、康复护理技术 |
熟练掌握社区、老年、康复护理的专项技能 |
实习及社会实践 |
课间见习 |
课间见习社区、老年、康复护理技能 |
假期社会实践 |
利用假期完成假期社会实践 |
顶岗实习 |
完成10个月以上顶岗实习 |
(四)创业教育体系
学校根据创新创业能力与人才培养相统筹、与学科专业建设相统筹的原则,构建“课内教育与模拟实训、课外实践与素质拓展”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贯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职业素养训导》等课程,立足于本专业,传授具有专业特点的就业、创业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提升专业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主要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物应用护理、护理评估技术、护理基础技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基本要求
在教学进程安排上,注重前后课程的衔接。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一学年完成,主要是使学生能具有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为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公共基础课程与高中课程衔接,并为护学生后续发展打下基础。
专业基础课程原则上安排在前2个学期完成,少数安排在第3学期完成,保证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时,学生已具有一定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
专业课程需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实施教学,因而原则上安排在第3、第4学期完成。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原则上安排在四个学期内完成,部分拓展课程贯穿教学整个过程。
实践教学环节依据三年不断线的基本思路,在第一、第二学年安排课程见习、实验(训)、教学实习等环节,在完成相应的专业课程学习基础上开设《护理综合实训》课程,体现了基本护理操作技能、专科护理技能、岗位综合技能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二)学时、学分要求
1.学时:具体时间分配,见表4。
表4 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
教学形式 |
学时 |
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比 |
理论教学部分 |
1026 |
1:2.2 |
实验实训教学部分 |
680 |
2280 |
实习教学部分 |
1600 |
总计(学时) |
3306 |
2.学分计算的基本原则:
理论与实验、实训课统一为每18学时计1学分。
毕业实习:每周按40学时计算,计2学分,共计80学分。
3.教学进程安排
具体教学进程安排见附表《教学进程表》(附表1、附表2、附表3、附表4、附表5)。
八、实施保障
(一)专业教学团队(专、兼职)
1.专任教师
师资队伍总数按专业办学规模以教育部制定的生师比16:1确定教师总人数,并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专业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要合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5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50%;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比例≥25%,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人数比例达到80%以上;具有“双师型”素质教师的人数比例≥60%;专业课中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之比达到1:1;专任教师应至少承担一门以上的专业课程。
2.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包括校内兼职教师和校外实习、见习带教老师,主要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和学生校内实训,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假期见习与实习的带教。
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的兼职教师为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及综合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0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护士及护理专家。承担专业实训和临床实习、见习带教的兼职老师需要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主管护师以上职称,需要具有5年以上临床工作的经历。
(二)教学设施
1.教学实验室及实验设备
按照本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设置与本专业所开设课程相适应的教学实验室,购置必要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主要设备可参考相关专业方向的配置条件,见表5。
表5 护理专业实验主要仪器设备一览表
仪器设备名称 |
仪器设备名称 |
全自动显微镜 |
网络版数码显微镜教学系统 |
生物安全柜 |
机能实验同步反馈系统 |
超纯水系统 |
高速离心机 |
二氧化碳培养箱 |
高压灭菌器 |
暗示野显微镜 |
超声细胞破碎仪 |
可见分光光度计 |
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
酶标仪 |
解剖3D数字人触摸系统 |
梯度PCR热循环仪 |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
2.实训基地
按照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设备应能满足本专业实训教学的需要。主要设备可参考相关专业方向的配置条件,见表6。
表6 护理专业实训仪器设备一览表
设备名称 |
设备名称 |
压疮仿真模型 |
高级成人护理人 |
透明女性导尿模型 |
吞咽与呼吸机制演示模型 |
全自动洗胃机 |
鼻饲与洗胃模型 |
透明男性导尿模型 |
灌肠与肛管排气训练仿真模型 |
抢救车 |
输液泵 |
智能化胸腹部检查教学系统(教师机) |
心电图机(台式) |
智能化胸腹部检查教学系统(学生机) |
静脉注射泵 |
手术床 |
无影灯 |
胸腔穿刺模拟人 |
腹腔穿刺模拟人 |
麻醉呼吸机 |
骨髓穿刺模拟人 |
多参数监护仪 |
快速血糖仪及附属装置 |
开放式内科护理辅助教学系统 |
骨髓穿刺包 |
创伤护理模拟人 |
双气囊三枪管止血训练模型 |
手术器械台 |
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 |
环甲膜穿刺和切开训练仿真模型 |
多功能呼吸机 |
开放式外科护理辅助教学系统 |
气管插管训练模型 |
新生儿咽喉镜 |
喉镜 |
新生儿光疗箱 |
PICC训练仿真模型 |
外科基本技能训练模型 |
分娩综合技能训练模型 |
多技能外科训练组合模型 |
分娩机制视角模型 |
模拟重症监护病房ICU教学系统 |
多普勒胎心检测仪 |
交互式急救医学模拟系统 |
多功能产床 |
智能化心肺复苏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系统 |
产科接生操作台 |
会阴切开缝合技能训练模型 |
婴儿辐射保暖台 |
老年人肩关节周围炎康复训练器 |
难产示教训练模型 |
孕妇产科检查模拟人 |
婴儿头皮静脉穿刺模型 |
3.实习基地
依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建立了与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关系稳固的教学实习基地。实习基地设有专人负责实习工作,各实习岗位均有带教指导教师,带教指导教师具有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以上学历。
4.校园网络
全校网络使用华为网络设备,出口采用华为 USG下一代防火墙直接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网通、电信三网互连。核心交换机采用华为S12700系列敏捷交换机,汇聚交换机采用华为57系列交换机,为将来可以平滑升级到10Gbps主干网,1Gbps到桌面奠定了基础,满足专业教学活动的需要。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1.教材选用
必修课90%以上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系列教材。
2.自编教材
部分拓展课程采用自编教材,内容设计符合教学要求,使用效果较好。
3.实训教材
实验、实训课程均有相对独立的实验、实训指导教材。
4.专业图书资料
图书馆和系、部的专业图书资料必须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护理专业的期刊种类≥20种。有系、部专业资料室和部分资料,校图书馆内本专业图书资料和系、部资料室图书资源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具有本专业信息资料查阅所需计算机网络系统。
5.数字化教学资源
建立和开放学堂在线平台、精品课程网站、数字化教学平台、校园网习题库等数字化(网络)专业学习资源,要求内容丰富、使用便捷、更新及时,可供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加强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开展以问题、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开展模拟诊疗教学、床边教学等新型教育。
采用专业双带头人制,2个专业带头人(校内专任教师1人、校外临床医院1人)和1名专业负责人,设置相应课程的教研室组织体系,制订针对性较强的教学计划。学生要在校内完成为期两年的医学基础和专业理论教学以及相关实验、实训。第三学年在实习医院进行10个月以上顶岗实习,实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
(五)学习评价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通过考核来完成,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考核方式可采取考试、考查和综合测评等方法,并严格实行考教分离。
(六)质量管理
建立教学管理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运行体系。
第一,设立专业教学管理机构及专职教学管理员,配备不少于两名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一定专业知识的专职管理人员,制订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
第二,成立教学督导委员会,配合专业教学管理机构完善和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
第三,与实习医院、校外实训基地紧密合作,加强后期教学管理,切实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九、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3年的学习,修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3306学时,179.5学分。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所有课程均参加考核,成绩合格并完成毕业顶岗实习,通过实习总结或毕业设计鉴定,思想品德鉴定合格,方可毕业。
1.课程考核
(1)形成性考核:占20%,包括出勤、态度、表现、成果展示。
(2)终结性考核:占80%,以试卷、项目等形式进行。
理论与实验、实训课统一为每18学时计1学分。
2.教学实验(训)和毕业实习
教学实验(训)根据学生平时出勤、实验(训)表现、总结和操作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毕业实习有学生实习手册,手册中包含各科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标准,由临床带教教师及各科护士长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毕业实习结束后,实习医院对学生有总体评价。 毕业实习:每周按40学时计算,计2学分,共计80学分。
十、附录
附表:教学进程表
附表1 护理专业必修课程教学进程表
模 块 |
序 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数 |
学分 |
考核方式 |
按学年及学期分配 |
总学时 |
理论 |
实验 |
实训 |
考 试 |
考 查 |
一学年 |
二学年 |
三学年 |
1 |
2 |
3 |
4 |
5 |
6 |
公共基础课程 |
1 |
军事训练 |
24 |
24 |
0 |
2W |
1 |
|
√ |
24 |
2w |
|
|
毕 业 实 习 40 周 |
2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6 |
24 |
0 |
12 |
2 |
|
√ |
36 |
|
|
|
3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54 |
36 |
0 |
18 |
3 |
|
√ |
|
|
54 |
|
4 |
计算机基础 |
40 |
0 |
40 |
0 |
2 |
√ |
|
|
40 |
|
|
5 |
大学英语 |
80 |
80 |
0 |
0 |
4.5 |
√ |
|
40 |
40 |
|
|
6 |
体育 |
74 |
0 |
74 |
0 |
4 |
|
√ |
20 |
20 |
20 |
14 |
7 |
就业指导 |
38 |
30 |
0 |
8 |
2 |
|
√ |
18 |
|
|
20 |
专业基础课程 |
8 |
人体解剖学* |
82 |
42 |
40 |
0 |
4.5 |
√ |
|
82 |
|
|
|
9 |
组织胚胎学 |
36 |
20 |
16 |
0 |
2 |
√ |
|
36 |
|
|
|
10 |
生理学* |
54 |
54 |
0 |
0 |
3 |
√ |
|
54 |
|
|
|
11 |
病理学* |
46 |
30 |
16 |
0 |
2.5 |
√ |
|
|
46 |
|
|
12 |
生物化学 |
36 |
20 |
16 |
0 |
2 |
|
√ |
|
36 |
|
|
13 |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
64 |
40 |
24 |
0 |
3.5 |
√ |
|
|
64 |
|
|
14 |
机能实验学 |
46 |
0 |
46 |
0 |
2.5 |
|
√ |
|
|
46 |
|
15 |
药物应用护理* |
44 |
44 |
0 |
0 |
2.5 |
√ |
|
|
44 |
|
|
专业课程 |
16 |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 |
40 |
16 |
0 |
24 |
2 |
|
√ |
40 |
|
|
|
17 |
护理学导论 |
30 |
30 |
0 |
0 |
1.5 |
√ |
|
30 |
|
|
|
18 |
护理基础技术* |
140 |
40 |
0 |
100 |
7.5 |
√ |
|
|
140 |
|
|
19 |
预防医学 |
36 |
20 |
0 |
16 |
2 |
|
√ |
|
|
36 |
|
20 |
护理评估技术* |
64 |
40 |
0 |
24 |
3.5 |
√ |
|
|
64 |
|
|
21 |
内科护理* |
136 |
112 |
0 |
24 |
7.5 |
√ |
|
|
|
136 |
|
22 |
外科护理* |
110 |
90 |
0 |
20 |
6 |
√ |
|
|
|
|
110 |
23 |
妇产科护理* |
60 |
44 |
0 |
16 |
3 |
√ |
|
|
|
60 |
|
24 |
儿科护理* |
60 |
44 |
0 |
16 |
3 |
√ |
|
|
|
|
60 |
25 |
急救护理技术 |
40 |
20 |
0 |
20 |
2 |
|
√ |
|
|
40 |
|
26 |
五官科护理 |
32 |
32 |
0 |
0 |
1.5 |
|
√ |
|
|
32 |
|
拓展课程 |
27 |
医学词汇学 |
20 |
20 |
0 |
0 |
1 |
√ |
|
|
|
20 |
|
28 |
社区护理技术(含老年护理、康复护理技术) |
50 |
34 |
0 |
16 |
2.5 |
|
√ |
|
|
50 |
|
29 |
精神科护理 |
30 |
30 |
0 |
0 |
1.5 |
|
√ |
|
|
|
30 |
30 |
中医外治护理技术 |
30 |
10 |
0 |
20 |
1.5 |
|
√ |
|
|
|
30 |
31 |
职业素养训导 |
30 |
0 |
0 |
30 |
1.5 |
|
√ |
|
|
30 |
|
综合技能课程 |
32 |
综合实训 |
44 |
0 |
0 |
44 |
2.5 |
√ |
|
|
|
|
44 |
33 |
毕业考试 |
|
|
|
|
|
√ |
|
|
|
|
|
总学时及学期学时数 |
1706 |
1026 |
272 |
408 |
90.5 |
|
|
380 |
494 |
524 |
308 |
|
周学时数 |
|
|
|
|
|
|
|
21 |
27 |
29 |
17 |
|
每学期开课门数 |
|
|
|
|
|
|
|
10 |
9 |
10 |
8 |
|
考试课课程门数 |
|
|
|
|
|
|
|
5 |
7 |
3 |
3 |
考查课课程门数 |
|
|
|
|
|
|
|
5 |
2 |
7 |
5 |
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百分比 |
68.7% |
附表2 护理专业选修课教学进程表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设学期 |
1 |
2 |
3 |
4 |
1 |
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选) |
24 |
1 |
√ |
√ |
√ |
√ |
2 |
生命教育 |
20 |
1 |
|
√ |
|
|
3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选) |
32 |
1.5 |
|
√ |
|
|
4 |
医学遗传学 |
24 |
1 |
|
√ |
|
|
5 |
信息素养教育 |
30 |
1.5 |
|
√ |
|
|
6 |
临床药物治疗学 |
18 |
1 |
|
|
√ |
|
7 |
公共关系 |
32 |
1.5 |
|
|
√ |
|
8 |
医护管理学 |
32 |
1.5 |
|
|
|
√ |
9 |
医学心理学及伦理学 |
30 |
1.5 |
|
|
|
√ |
10 |
医学相关法律常识 |
24 |
1 |
|
|
|
√ |
合计 |
266 |
12.5 |
|
|
|
|
附表3 护理专业任选课一览表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1 |
中华诗词之美 |
23 |
1 |
2 |
美学与艺术欣赏 |
24 |
1 |
3 |
如何高效学习 |
10 |
0.5 |
4 |
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 |
18 |
1 |
5 |
学术基本要素-专业论文写作 |
14 |
1 |
6 |
大学语文 |
24 |
1 |
7 |
创新思维训练 |
10 |
0.5 |
8 |
文学名著欣赏 |
32 |
1.5 |
9 |
有效沟通技巧 |
16 |
1 |
10 |
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 |
20 |
1 |
11 |
应用文写作 |
16 |
1 |
12 |
创业精神与实践 |
35 |
2 |
合计 |
242 |
12.5 |
备注:原则上任选课在前3个学期进行。
附表4 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序号 |
分类 |
实践项目 |
学时 |
周数 |
学期分配情况 |
1 |
2 |
3 |
4 |
5 |
6 |
1 |
职业生涯规划 |
就业指导 |
8 |
|
√ |
|
|
√ |
|
|
2 |
军事 |
军事训练 |
|
2 |
|
√ |
|
|
|
|
3 |
实验实训技能训练 |
基本 素质 教育 实验 |
计算机基础 |
40 |
|
|
√ |
|
|
|
|
4 |
体育 |
74 |
|
√ |
√ |
√ |
√ |
|
|
5 6 |
专业基础技能实验 |
人体解剖学 |
40 |
|
√ |
|
|
|
|
|
组织胚胎学 |
16 |
|
√ |
|
|
|
|
|
7 |
病理学 |
16 |
|
|
√ |
|
|
|
|
8 |
生物化学 |
16 |
|
|
√ |
|
|
|
|
9 |
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
24 |
|
|
√ |
|
|
|
|
10 |
机能实验学 |
46 |
|
|
|
√ |
|
|
|
11 |
专业基础技能实训 |
护理基础技术 |
100 |
|
|
√ |
|
|
|
|
12 |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 |
24 |
|
√ |
|
|
|
|
|
13 |
护理评估技术 |
24 |
|
|
√ |
|
|
|
|
14 |
预防医学 |
16 |
|
|
|
√ |
|
|
|
15 |
专业技能实训 |
内科护理 |
24 |
|
|
|
√ |
|
|
|
16 |
外科护理 |
20 |
|
|
|
|
√ |
|
|
17 |
妇产科护理 |
16 |
|
|
|
√ |
|
|
|
18 |
儿科护理 |
16 |
|
|
|
|
√ |
|
|
19 |
社区护理技术 |
16 |
|
|
|
√ |
|
|
|
20 |
急救护理技术 |
20 |
|
|
|
|
√ |
|
|
21 |
中医外治护理技术 |
20 |
|
|
|
|
√ |
|
|
22 |
社会实践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12 |
|
√ |
|
|
|
|
|
23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18 |
|
|
|
√ |
|
|
|
24 |
专业社会实践 |
|
2 |
√ |
√ |
√ |
√ |
|
|
25 |
职业素养训导 |
30 |
|
|
|
√ |
|
|
|
26 |
就 业 |
双选会 |
4 |
|
|
|
|
|
|
√ |
27 |
顶岗 实习 |
综合实训 |
44 |
|
|
|
|
√ |
|
|
28 |
内科护理 |
1600 |
16 |
|
|
|
|
√ |
29 |
外科护理 |
8 |
|
|
|
|
√ |
30 |
妇产科护理 |
6 |
|
|
|
|
√ |
31 |
儿科护理 |
6 |
|
|
|
|
√ |
32 |
急危重症护理 |
4 |
|
|
|
|
√ |
合计 |
2284 |
44 |
|
|
|
|
|
附表5 护理专业教学安排表
学 年
周数 学期 学分
项 目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合计 |
1学期 |
2学期 |
3学期 |
4学期 |
5学期 |
6学期 |
周数 |
学分 |
周数 |
学分 |
周数 |
学分 |
周数 |
学分 |
周数 |
学分 |
周数 |
学分 |
周数 |
学分 |
教学周 |
18 |
20 |
18 |
26 |
18 |
27.5 |
20 |
17 |
|
|
|
|
74 |
90.5 |
选修课(任选课) |
|
2(1) |
|
2(1) |
|
2 |
|
|
|
|
|
|
|
8 |
军 事 |
|
1 |
2 |
|
|
|
|
|
|
|
|
|
2 |
1 |
毕业实习 |
|
|
|
|
|
|
|
|
24 |
48 |
16 |
32 |
40 |
80 |
寒/暑假 |
8 |
|
6 |
|
8 |
|
6 |
|
|
|
|
|
28 |
|
合计 |
26 |
24 |
26 |
29 |
26 |
29.5 |
26 |
17 |
24 |
48 |
16 |
32 |
144 |
179.5 |